身兼編舞家、電影導演與製作人的歐陸舞蹈實驗先驅者溫.凡德吉帕斯(Wim Vandekeybus),在一九八七年成立了「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Ultima Vez),創團的首部作品《身體不記得的》What the Body Does Not Remember首演後即獲得紐約表演藝術界的貝西獎(Bessie Award),以肯定其作品的創新性,這部作品表現出九○年代末期歐陸的舞蹈風格,以其創新的創新劇場手法和對人性的細膩處理而廣受好評。近期,此經典鉅作啟動了世界巡迴,筆者在洛杉磯加州大學表演藝術中心(Center for the Art of Performance at UCLA)觀賞了這次的演出,而這個作品也將在六月份到台北國家戲劇院表演。
一九八五年,凡德吉帕斯參與了比利時跨領域藝術家楊.法布爾(Jan Fabre)劇場作品《劇場瘋狂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atrical Madness的演出,兩年後,凡德吉帕斯成立了自己的「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創團後的首演作品《身體不記得的》以尖銳的肢體語彙來質疑既有社會的框架,而舞臺上精簡卻又意象豐富的表演手法,不但讓他獲得如歐陸菁英編舞者如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般的高評價,也讓他在次年獲得紐約貝西獎肯定。
八○年代的歐洲前衛舞蹈
在《身體不記得的》的首演上,觀眾被這支作品的前衛音樂、探討情慾與性別架構的基調、甚至是有如行進間的競走、和極為簡單而重複的基本動作所震驚。在這個作品六個非線性敘事的架構中,凡德吉帕斯試圖和一九八○以降歐陸的舞蹈風潮對話,他的編舞音樂選自當時歐陸引領風潮的前衛音樂創作者,如比利時的Thierry De Mey和Peter Vermeersch, 而Vermeersch也同時為姬爾美可在舞蹈史上著名的舞蹈影片《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作曲。
Foucault, Michel. 1977.〈Nietzsche, Geneology, History.〉 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 edited by D.F. Bouchard, 139-164.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Manning, Susan.1988.〈Modernist Dogma and Post-modern Rhetoric.〉 TDR: The Drama Review,32, 4 (T120):32-39.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凡德吉帕斯的《身體不記得的》,因為其對肢體性的重視,而在當時探討舞蹈與劇場結合的表演中獨樹一格。(Danny Willems 攝 比利時終極舞團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