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怡孜】
為慶祝在亞洲成立四十年,蘇富比特別在今年秋拍季期間,於10月5日舉行「香港蘇富比四十週年晚間拍賣」,由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當代亞洲藝術及東南亞現當代藝術等三個部門,共同呈現逾50件精采作品。此次夜拍獲得許多與蘇富比友好的藏家支援,拍品多為首次現身拍場或久違拍場多年的精品,堅強的陣容展現了蘇富比深耕亞洲40年的實力。而由陳秀玉執掌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區塊,更是端出了令人驚豔的名家大作,值得期待。
談起此次夜拍的陣容,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陳秀玉難掩興奮之情,她表示:「以前市場上趙無極和常玉的精品可以說是一畫難求,不夠好的作品,我們也不能收。例如今年春拍,蘇富比拍場中的趙無極只有兩件,常玉一張也沒有。秋拍為了慶祝蘇富比在亞洲成立四十年,全球藏家知道我們要辦夜拍都全力支援,也才有這麼精采的作品呈現,非常難得。」而今秋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區塊的最大亮點,就屬來自一位私人藏家的7件重量級作品了。
蘇富比秋拍夜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所推出的精品:常玉《八尾金魚》.油彩、畫布.73.8×50.2公分.1930-40年代.估價 5千萬至7千萬港元 。
頂極私藏現身拍場
七件重量級作品來自陳秀玉口中「頂尖國際級藏家」的長期珍藏,分別是常玉3件繪於畫布上的作品《八尾金魚》、《果宴》與《鏡前母與子》,趙無極的《16.5.66》、《3.4.60 – 1.2.69》與巨幅三聯作《15.1.82》,以及1件吳冠中1970年代的油畫《廬山》,無論是作品數量或品質,都令人咋舌,光是這7件作品的估價,就超過了2億港元。陳秀玉透露:「收藏作品和收集作品的不同,頂尖的藏家才有足夠的敏銳度,收到最重要的作品。拋開名單不談,光是作品的精采度和準確度,可以建立這麼重要的收藏就非常難得。這批藏品能夠現身拍場,是我們的主席Patti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特別爭取而來,也是這位藏家對蘇富比的特別支援。」
一次釋出3件常玉畫作已是驚人,更難得的是,3件都是藝術家罕見的油彩、畫布作品,而且流傳有序。上個世紀末,這3件作品分別在台北蘇富比1997年的「羅勃.法蘭克之常玉」專拍及1998年的拍賣會中拍出,進入現任藏家的收藏體系,珍藏至今。而蘇富比在1992年進駐台北之後,即推出常玉作品,是最早上拍常玉作品的拍賣公司,當年的蘇富比台灣區董事長衣淑凡致力於常玉文獻的梳理與論述,是開拓常玉市場價值和歷史定位的主要推手,蘇富比拍場,成為最初奠定常玉藝術價值的場域。
陳秀玉如此看待常玉的地位:「常玉在第一代華人西畫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和同期徐悲鴻、林風眠不同,這兩位還是在處理形象,但常玉已經不拘於形象,而是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八尾金魚》就是最好的代表。又例如同樣將在夜拍中亮相的《原野之馬》一作,如果把畫中那匹馬拉掉,是不是一張抽象畫?這就是常玉的獨到之處。因此常玉是處於一個由現代跨入當代的地位,銜接了之後由趙無極與朱德群作為代表的抽象繪畫。」
此次上拍的《八尾金魚》,是1997年「羅勃.法蘭克之常玉」專拍的封面拍品,金魚題材在常玉一生的創作中顯得獨特而稀有,極簡的造形與用色,傳達出豐富而靈動的視覺感受,在在顯現藝術家傑出的美學造詣。而另一件《果宴》,也是出自同一場專拍。時隔十多年,這幾件常玉精品再度現身拍場,勢必引起許多藏家的關注。除了來自這位重要藏家的3件精品,夜拍中還有另一件常玉畫作《原野之馬》。陳秀玉說:「手中有常玉作品的藏家,都捨不得割愛,當初羅勃.法蘭克(Robert Frank,攝影師,常玉生前好友)將這些畫收藏了50年之久,而現任藏家也藏了15年,都可以看出藏家對常玉的珍愛,對我們而言,要徵到常玉的作品確實是難上加難。這一季是遇到40週年盛事,得到全球藏家的支援,才有這麼難得的機會看到這些作品。」
同樣來自這位重要藏家,趙無極的巨幅三聯作《15.1.82》,完成於藝術家開啟國際知名度的1980年代,陳秀玉說:「1981年,趙無極成為第一位在巴黎大皇宮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在國際間受到極高的肯定,創作上也更加成熟與自信,不僅在抽象畫的表現裡更為自在,而且把中國水墨的淵源和氣度結合西方的油彩呈現出來。這個時期趙無極開始有大氣派的作品,創作較多的雙聯屏、三聯屏繪畫,身為中國人的自信,遂透過水墨的精神表現出來。」。
依據蘇富比的統計,趙無極的三聯屏巨作只有二十餘件,相對稀有,而此次上拍的《15.1.82》預估價為6800萬至9千萬港元,可以說是華人現代藝術價格的關鍵點。陳秀玉說:「當價格來到6800萬港元,同樣的價格,收藏家要買一件趙無極,還是要買西方名家之作,端看個人對中國藝術史的肯定和支援。」她進一步說明:「將來全球只會有兩種戰爭,一是體育的競爭,另一個是文化的競爭,而精緻文化的代表,就是藝術。藝術市場肯定需要本地藏家的支援,對這樣國寶級的作品,要用什麼樣的金錢去衡量?這和未來中國藏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體認,是有關聯的。我們專家最重要的是把關,收好的東西,才能讓市場健康地發展,最後呈現出來的數字,還是要看藏家。」而夜場中的其他亮點,尚包括朱德群的抽象繪畫、潘玉良的紙上彩墨、王沂東的中國寫實、以及羅中立的早期佳作等。
梳理藝術家旅外脈絡
針對今秋拍賣,陳秀玉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設定了主題:「中國藝術家在巴黎」,貫穿日、夜拍的徵件方向,呼應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巴黎,早期留法藝術家展」。陳秀玉說:「當時台灣藏家還是很區域性的,只買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像楊三郎、陳澄波、廖繼春。但是我們有很好的美術館,透過這個展覽把常玉、趙無極、徐悲鴻、林風眠、潘玉良介紹進來台灣。當年北美館這個展覽標示了一個轉折:台灣觀眾看藝術已經不管藝術家是哪裡人了,而是以更寬廣的眼界看待藝術。」
蘇富比今秋日拍除了關注留法一系藝術家如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的作品,也延續了前兩年挖掘留美一脈的努力。陳秀玉說:「市場往往著重於留法與留日的藝術家,而忽略了留美這一塊。我們從2011年的丁雄泉帶動留美這一塊之後,朱沅芷的作品也有很亮麗的表現,今年秋拍朱沅芷有兩件油畫和幾件紙上作品,都相當精采,而且都是首次出現在拍場。而我們從去年秋拍力推的伍澤樞、今年春拍的許漢超,都是早期旅美但被市場忽略的傑出藝術家,今年秋拍都會有延續。」
此次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日場裡的另一特點是「品紙」專題,呈現以紙為媒材的華人現代藝術。陳秀玉指出:「二十世紀全球的藝術發展,紙上作品其實佔了很重要的位置,蘇富比在紐約及倫敦都有紙上作品的拍場。當油畫作品的價格節節上升,變成不是一般人可以收藏的領域,紙上作品也更顯其市場重要性。而且紙上作品的原創性高,不像油畫可以改,某種程度而言,保留了更多藝術家的原創精神。」紙作為一項媒材,在中國傳統水墨有其長遠的歷史,留洋的中國藝術家雖然使用油彩等西方媒材,也不乏並行水墨創作的例子,吳冠中即是代表之一。吳冠中的油畫創作在1970年代達到頂峰,80年代後則致力於水墨創作。而早年留法學習西畫的潘玉良,在1950年代以後轉而以紙上彩墨為重。其他名家如常玉的紙上作品,以及以水彩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如藍蔭鼎、蕭如松等,都是陳秀玉關注的範疇。
談到藝術市場現況,陳秀玉有感而發:「現在全球藝術拍賣,最難的都是徵件,只要拿到好作品,不怕賣不掉。難的是大家都看好市場的長遠發展,不願意現在轉手。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位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價格沒有好作品的不斷奠基、讓價格銜接式地往上走,是不可能愈來愈高的。」
自2010年加入蘇富比,陳秀玉肩負起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門的業務,40週年對蘇富比而言,標識著回顧與展望,而今秋的拍品陣容,也標識著陳秀玉個人事業的里程碑,夜拍裡20餘件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總估價即超過3億港元,日拍近150件拍品的總估價,也將近9千萬港元。她說:「我自己都很自傲,今年秋拍可說是我累積二十年來功力的呈現,是二十世紀美術史很重要的梳理,也會是華人藝術家市場發展的關鍵拍賣。」
香港蘇富比四十週年晚間拍賣中,來自重要私人收藏的趙無極《15.1.82》(三聯作)(局部).油彩、畫布.195.3×390.5公分.1982。估價6800萬至9千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