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元溥】
終於聽到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新總監吉博•瓦格(Gibert Varga)指揮下的演出了。
北市交音樂總監懸缺已久,這次找到瓦格,可以說是一大驚奇。
瓦格的豪華陣容
首先,瓦格並非缺乏國際知名度的指揮,在歐洲樂壇也有職位。以他的人脈和經驗,確實是能帶來精采的獨奏家。比方說他的上任首場演出,就請到在蕭邦大賽大放異彩的阿根廷鋼琴名家郭納(Nelson Goerner)。若走訪樂團網站,更可看到新總監不只排出精采曲目,更邀來大提琴家慕勒-修特(Daniel Muller-Schott)、小提琴家陳銳、莊司紗矢香等一流名家獻演名曲。
在客席指揮方面,北市交也邀來名家阿雷席夫(Nikolai Alexeev)帶來女高音版本的穆索斯基《死神歌舞》與德佛亞克《新世界》交響曲;法國大師卡薩德緒(Jean-Claude Casadesus)則要詮釋布拉姆斯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壇》。大家熟悉的簡文彬與林佳靜也要再度攜手合作,以當代與郭芝苑作品帶來新穎觀點。甚至錄音豐富的歌劇名家阿巴多(Robert Abbado,指揮大師Claudio Abbado之姪),也要和北市交合作威爾第《安魂曲》。
此外,北市交引以為傲的歌劇傳統仍然繼續。在瓦格堅持下,新樂季推出的是莫札特最後一部正歌劇《狄托的仁慈》,讓人格外興奮與期待。即使還沒聽完所有演出,看到如此節目與陣容,就值得大聲喝采,也值得台灣各地樂迷到台北欣賞北市交演出。
瓦格的任務
其次,不知道北市交是如何打聽瓦格的行事為人,但瓦格並不只是「來演出」的指揮,而是真心要「訓練樂團」,以「提升樂團水準為職志」的音樂總監。從6月開始,瓦格每場演出都排練兩周以上,嚴格要求並訓練樂團。就演奏能力而言,北市交其實一直保有優異水準,只是需要找回作為職業樂團的專業。瓦格希望透過年復一年的訓練,北市交最後也能在四場排練內就達到他想要的水準。以他的音樂總監身分,他其實做了遠超過他需要做的工作。台北和他並無淵源,能夠找來這樣一位願意付出,願意陪樂團練習的指揮,實在幸運。
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是瓦格非常知道,聽眾需要經營,而台北市交是為台北市民,以及所有愛樂者演奏的樂團。本身就極具親和力的他,更願意花時間和聽眾溝通,希望愛樂者能夠喜歡並支援北市交,來聽北市交的音樂會。主動出擊、願意溝通,相信愛樂者可以感受到瓦格的熱情與真誠,也會對北市交產生認同感與向心力。
但即使如此,我必須說,瓦格的挑戰才要開始。
發掘台灣好聲音
雖然近年來台灣音樂會愈來愈多,品質也不斷提升,但真正會大賣的演奏家,幾乎都是老一輩的名家(無論其演奏水準為何)。而原因其實相當不堪:台灣愛樂者之所以知道他們,在於他們在CD市場尚未崩毀前就已經成名,而唱片,仍是本地大多數愛樂者瞭解演奏家的管道。許多比他們更傑出的音樂家,由於成名在CD市場崩毀之後,即使現在聲望在歐美如日中天,在台灣就是賣不動。比方說希臘小提琴名家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至少在筆者曾居住四年的倫敦,鋒芒之銳,演出之多,絕對勝過慕特,其演奏曲目也比慕特更廣,實力表現也更穩定。但卡瓦科斯應兩廳院之邀於9月1日舉辦的獨奏會,至演出前兩周票房仍低迷不振,即使他今年才在Decca唱片發行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理應是國際知名的大師,但在這CD市場已經崩毀的時代,就算是大廠名曲錄音,本地識貨樂迷實在還是少得可以。由此反觀,若是連卡瓦科斯這樣國際間炙手可熱的超級名家,在台灣買氣都難以提升,又有多少名家會願意繼續來台演出呢?
國內賞樂和國際舞臺脫節的另一指標,就是已經多年沒有國際名家歌手來台舉辦藝術歌曲獨唱會。在15至20年前,這類獨唱會非常多,但隨著CD市場不再,台灣又缺乏歌劇和聲樂演出,以致名家獨唱會也隨著CD買氣而消失。更何況聲樂名家在國外演出酬勞皆相當可觀,主辦單位更不願冒險。北市交雖然請到諸多當代名家,可是這些名家對一般愛樂者而言卻往往是陌生的名字,是否真能吸引聽眾,自然還有待觀察。我倒是建議,瓦格應該多邀請台灣著名演奏家。許多人其實不乏國際實力,在台灣更有忠實粉絲,邀請他們演出反而才是票房保證,也能協助培養國內好手。就像今年NSO製作的華格納歌劇《女武神》,由女中音翁若珮演唱的富麗卡(Fricka),不只表現優異,更讓我驚訝其進步神速——如果不是這幾年的演出磨練,相信她也不會有這樣的好成績。而她的進步,不只是其個人的成就,也是全體樂迷的福氣。
好的開始雖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不斷進步更是考驗。希望北市交能夠再接再厲,繼續規畫傑出音樂會與歌劇。不只多邀請國內傑出演奏演唱家,或許也能邀約國人新作,讓北市交成為名揚國際的好聲音。而北市交所面臨的困境,其實多少也是國內讀書市場或其他藝術領域所遭遇的局面。Youtube雖然風行,電子書也唾手可得,但國人是否聽得更多也看得更廣?希望再過幾年,我能給予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