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二,就要揮別2012了,這一年對剛過20歲的典藏來說,有著含淚耕耘後的成長與豐收感。展望來年,我們更有自信了!我先舉幾個例子。
承載知識的責任
上(11)月下旬在香港舉行的佳士得秋拍會上,赫然出現了一幅中國政治波普運動核心藝術家王廣義的作品,題目是《大批判系列:典藏-今藝術》。這幅作品創作於2006年,經瑞士盧森麥勒畫廊(Galerie Urs Meile, Lucerne, Switzerland)展覽後,由歐洲私人收藏家收藏,多年後再釋出送拍。
我們雖熟識中國當代若干明星藝術家,但從未聽過他們的創作與典藏有直接關係,更不曾有過念頭,以雜誌名義要求藝術家為典藏創作。第一次在拍賣目錄上看到這幅作品,簡直讓我目瞪口呆。埋首經營雜誌多年,辛苦雖不在話下,市場的局限與不被瞭解,才是編輯團隊最大的無奈,尤其礙於中國內地的諸多法令限制,雜誌印製發行事倍功半。
因而當我驚見典藏成為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對象,突然有股「被看到」、「被認同」的驚喜,尤其佳士得目錄上的推介文章,更讓我動容:
「《大批判系列:典藏-今藝術》在王廣義《大批判系列》中並不尋常。它跟西方的奢侈品牌無關,而是以台灣一本廣受推崇的藝術雜誌為主題。它標誌著台灣深厚的文化藝術教育根基,也是當代藝術界和藝術投資者的終極指南。畫中的毛主席下面一班士兵恭敬地緊握著共產時代全國遍地皆是單色的《毛語錄》,他們懷著對這本著作的熱情向前邁進。這種偶像式宣傳主角和象徵手法,一方面令人想起文化大革命源於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另一方面,這個情景跟《典藏》雜誌商標並列。毛澤東改革過後產生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新中國,一瞬間把那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吞噬,進一步暗示文革期間因改革而大量失去了的藝術和文化色彩。由於《典藏-今藝術》雜誌是亞洲當代藝術品投資者的終極情報指南,把它的商標納入畫面,象徵了另一種商品,一種新形式的無形商品,也是愈來愈受暴發戶歡迎的商品:知識。」
不管拍賣過後,畫落誰家,既然知識是暴發戶的需要,《典藏-今藝術》又成為亞洲當代藝術品投資者的終極情報指南,今後如何提供讀者更多寶貴實用的知識,我們當仁不讓,也更加地任重而道遠了。
攀登國際高度
另一件令典藏團隊十分雀躍的是:巴塞爾藝術集團(Art Basel)今年主動發送英雄帖,邀請《典藏-今藝術》到香港巴塞爾藝博會擺設攤位,就近服務國際的藝術愛好與消費者,這對典藏來說,也是久旱甘霖的另一種肯定。
眾所周知,巴塞爾藝博會組織執藝博市場牛耳多年,業者想設個攤位,通常要經過層層關卡審核,以台灣畫廊界來說,能通過審查,雀屏中選的不多。雖然典藏國際版《Yishu Jou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曾被多次邀請在瑞士巴塞爾總部、美國邁阿密與香港設攤,但屬於台灣本地出版發行的藝術媒體,從來沒有被巴塞爾集團青睞過。這是《典藏-今藝術》的突破,也是典藏藝術家庭的新斬獲,在我們為同仁努力加油之餘,也要為國際接軌,再拉高視野!
全面準備探大陸
除了出版本業的肯定外,在文創產業的擘畫上,典藏也是全速攻城掠地,捷報頻傳。
11月15日我代表公司專程飛了一趟南京,參加「南京市文化集團與台灣亞太文創協會」的簽約儀式。儀式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舉行。承蒙南京文化集團的信任,典藏藝術家庭成為中國大陸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正式簽約的重要伙伴。今後,我們不僅將帶著藝術出版內容行銷大陸之外,更重要的,藝術衍生性產品的開發、行銷,文化展演活動的策畫、經營……都是我們的新方向。也許這是兩岸文創的一小步,但卻是典藏邁向多元發展、迎接嶄新未來的一大步。對於我們來說,藝術媒體的專業角色,典藏繼續堅持,但在藝術生活化、文創發展的全新領域上,我們也絕不手軟。
文創新亮點
其次,典藏跨足餐飲業,是偶然,也是生存發展的必然。一路上典藏以藝術分享的概念,結合空間、美食、音樂,讓藝術品真跡與生鮮食材、現磨新鮮咖啡豆並陳,飄香於街頭巷弄,平價式親澤大眾,並積極展開連鎖經營。因為這樣的生存模式,不但走出文化出版自立自強的道路,也加速成為開發現金流具成效的文創事業,胼手胝足多年後,我們也交出亮麗成績單。回首來時路,雖有跌撞摸索記憶,但對於藝術生活化的口碑與落實,我們珍惜有加。
11月29日「典藏33觀景餐廳」正式加入餐飲的服務行列,這是典藏登高放遠的另一個里程碑。它就座落在人潮稠密的新北市政府頂樓,既可看夜景,又是跨年看煙火的理想據點,有機會與政府機構合作,也為典藏在經營文創的行程上,提供更寬廣的平臺。
值此歲末年尾,不景氣陰霾隨如影隨形,但典藏邁開大步迎向2013的自信,更鏗鏘有力了!
【文/簡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