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芥」末日了嗎?1999年後,世界末日的預言與警告就從未停止過。馬雅文明的傳說中關於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預言更是轟動一時的話題。世界末日一直是科幻小說中不斷被詮釋的題材,即使是世界末日後,仍是膾炙人口的茶餘飯後話題。除了希望能在世界毀滅的那一刻跟自己身邊的人同生死外,你可曾想過世界末日的意義?如果真的有時光機能夠回到未來,讓人一窺世界末日過後的荒蠻景象,我們看待這世界的目光是否還會相同?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2月2日至4月14日舉辦藝術家格雷戈裏‧夏通斯基(Grégory Chatonsky)在亞洲的首次大型回顧展:「末世化石‧未來考古」(Télofossiles)。
法國藝術家夏通斯基長年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目前定居於加拿大蒙特婁,並且任教於魁北克大學新媒體系。此次展覽不止挑選了夏通斯基過去重要的作品,更有幾件尚未曝光的全新創作要呈現給觀眾。最特別的是他在台灣駐村兩個月,特地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及台灣觀眾打造一件巨型的藝術創作,讓觀眾跨越千年時空回到未來,像個考古學家在探勘考古遺址一樣地重新觀看、審視我們周遭熟悉的環境。
以 藝術角度探討社會議題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展覽將從藝術創作的角度, 帶領觀眾一同探討當代社會中各種關於「摧毀、破壞、毀滅」(Destruction)的議題。像是高科技的資訊社會中,人的有形存在正逐漸地消失,被各式各樣的網路所取代;以及媒體如何狂熱地消費戰爭、天災人禍、社會災難等這些具有摧毀性質的重大事件。
藝術家利用展覽來說故事,在這起承轉合的故事結構中摻雜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情節,巧妙地利用科技媒體特有的虛幻真實感,來詮釋世界末日這樣具有戲劇張力的題材,當中卻又不失對於科技時代的精細批判。
展場三部曲 鋪陳世界末日的故事
展覽中精心鋪陳的數十件作品,就像是說書人用來創造情境的場景,走完整個展
場,就像看了一場電影,或是聽了一個故事。展覽敘事主軸分成三部曲:第一部曲末世危機是由一連串的經濟危機、生態危機與政治危機所鋪陳而成序曲。第二部曲揭露了關於摧毀的種種過程。在靜謐詭譎氣氛中所展開的第三部曲,則是實際類比千年以後人類絕跡的未來考古現場,杳無人煙的荒原上只見滿地塵煙,以及散落在四處隱約可辨識的塑膠零件。
夏通斯基的世界末日並沒有出現聖經中最後審判的場景。他所描繪的是一個更遙遠的時空,遙遠到不但人類已經完全絕跡,所有當時的物件也全都變成了化石。「末世化石.未來考古」希望邀請觀眾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人類的滅亡。我們現今不止面臨全球化的眾多衝擊,各式各樣的物件也正以驚人的速度複製增加,並且因為過時或是跟不上流行,很快地又被淘汰丟棄。在如此快速的惡性循環裡,或許世界末日這一天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遙遠。藝術家用他的想像力創造出人類滅亡後的景象,還將人們身邊熟悉的物件變成化石,讓觀眾親身感受這震懾人心的一幕。
同場加映 與科技時代相關的議題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同時還觸及其他當代重要的議題,諸如「記憶」在科技時代中的角色、意義與定位;科技時代中人與物件(Object)的關係、帝國與科技的權利關係、科技時代的敘事思維與存在哲學等議題。在這次展出的十多件作品裡,夏通斯基利用豐富多元的科技媒材來詮釋科技社會的各種命題,卻又不落入一味歌頌科技,或是單然排斥批評科技的二元陷阱裡。具有深厚哲學背景的夏通斯基,經常在作品裡犀利地直指問題所在,看似冷靜與理性的表面下,卻透露了多層次的幽默、嘲諷與人道關懷。
本展是由加拿大的資深獨立策展人希薇‧帕宏(Sylvie Parent)與台灣策展人鄭淑鈴(Shuling Cheng)共同策劃,並且邀請加拿大的造型藝術家多明妮克‧西華(Dominique Sirois)現場參與製作,以及特邀旅日的法國聲音藝術家克里斯多夫‧查爾斯(Christophe Charles)為展覽量身製作臨場聲效。參與合作的兩位藝術家各自具有深厚的雕塑與聲音背景,他們的合作參與讓科技藝術的呈現跳脫螢幕的限制,從視覺、觸覺、與聽覺的角度逆向操作,凸顯出科技藝術的物質性。「消費與全球化的考古研究」一直是多明妮克‧西華長期關注的創作議題;「毀壞、消失、記憶、與虛擬空間」則是夏通司基創作脈絡中的重要面向。這次的合作不只是兩人創作的交會點,也是一場造型藝術與科技藝術的對話。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看夏通斯基詮釋世界末日
■時間:2/2(六)~4/14(日),週二至週日10:00~18:00。2/9~2/12(除夕~初三)休館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
■票價:50元
■電話:02-2552-3721
(文/鄭淑鈴(本展台灣策展人)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