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當今藝術史學界的公案五代董源〈溪岸圖〉,還是如北京故宮藏元代胡廷暉〈春山泛舟圖〉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藏傳宋代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等海內外博物館的絕妙名跡,又或者今年(2013)中國嘉德春拍甫拍出亮眼成績的清代龔賢〈別館高居圖〉,都指向王季遷,都出自他的收藏!
王季遷C. C. Wang(1907~2003),以20世紀偉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為人知悉,不僅如此,更是目光如炬的鑑賞家、寓成竹於胸的書畫家。王氏長於蘇州書香世家,從表舅顧麟士學習、拜吳湖帆為師,徜徉於書畫與鑑賞的海洋,後移居美國,獨特的生命經歷使他得以飽覽海內外名跡,培養出卓越的眼光。對於中國千年筆墨的奧祕,他說,「要瞭解中國繪畫,那麼就應該自己提筆來畫,這樣就能慢慢的體會筆墨的滋味與好壞。」徐小虎,深受美國班寧頓大學(Bennington Collage)做中學的薰陶,對中國藝術充滿熱情,思想活潑敢於發問,為王氏所說的「提筆來畫」深深打動,開啟了向他學習中國繪畫筆墨的因緣。1971年起,兩人展開長達八年的「徐問王答」,兩人的對話曾於1984~1985年間在《故宮文物月刊》連載,並重新整理集結為《畫語錄》出版。
數件展出瓷器的出處,包括貝阿恩伯爵夫人Martine-Marie-Pol de Béhague(1869~1939),勳爵坎利夫(1899~1963),Brodie Lodge(1880~1967)和夫人Enid, Hans Popper(1904~1971)以及Arthur M. Sackler(1913~1987),皆甚具分量。這16件瓷器展示了鈞瓷在11~15世紀期間出現的各種器形和不同釉色,其中較早期的瓷器可能在當時歸貴族或富人所有,而幾個15世紀的較大型瓷器則確定是宮廷御製之用,在清代,鈞瓷已經是擁有300年歷史的古董。而當時宮廷中各式鈞釉花盆的受歡迎程度,也許可從它們在宮廷繪畫中的頻頻出現窺見一斑,這些鈞瓷曾陳列在紫禁城內的宮殿中。
2010年,Fine Art Asia獲公認為香港第一個藝術企業的世界品牌,成功號召國際知名藝廊、古玩商、設計師及裝飾藝術藝廊赴港參展,並開設藝術珠寶專場,吸引來自全球的頂尖收藏家雲集。2011年,藝術品收藏家及藝術文化推動者許劍龍(Calvin Hui)加盟Fine Art Asia,成為聯席主席及董事。許劍龍對藝術市場具有深入見解,擁有遠大的理念、專業視野及熱誠,給Fine Art Asia帶來新思維,並且積極提升其國際形象,為博覽會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的新活力。同年,藝博會參展藝廊數目突破一百。2012年,第八屆Fine Art Asia無論在展品質素、入場人次及總銷售額方面均打破了多項紀錄,並舉辦了亞洲首個大型的20世紀義大利設計家具展覽「20世紀成就永恆」,大獲好評。
2013年Fine Art Asia隆重宣佈其藝博會的全新華語名稱為「典亞藝博」,及首度與著名「倫敦大師傑作展」(Masterpiece London)展開合作,於第四屆「倫敦大師傑作展」內舉辦首個「香港館」展覽,帶領Fine Art Asia及香港藝廊走出亞洲;之後於第九屆「典亞藝博」推出首個「歐洲館」展覽;進一步確立「典亞藝博」在國際藝壇年度盛事的領導地位。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繼2012年的「混種現場On Site」活動,帶來國內外聲響視覺藝術家及獨立樂團,展開長達一個月融合音樂、聲響、影像的跨界藝術計畫之後,2013年再度推出全新的「混種現場On Site 2013」,於9月28日至10月6日分別在華山大草原、台北國際藝術村百裏廳、溫羅汀街區以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舉行。
因此,延續去年混種現場的實驗性與概念,今年「混種現場On Site 2013」從開幕到閉幕,橫跨台北數個重要藝文地標,意圖以更自由、更無限制的方式融合出一個新的藝術品種,打破一般大眾對媒材及表現手法的想像疆界。9月28日在華山大草原的開幕活動從下午二時開始到晚間十時,邀請了演出形式日趨多樣的台灣樂團,如曲風融合電氣、搖滾精神與跳舞節拍的「女孩與機器人」、創造迷幻卻又真實氛圍的「草莓救星」等,接續為柯智豪& Big Band大膽探索京劇表演、電子音樂、經典電影、現代劇場的《大演歌1.0》。晚間則邀請國際聲響藝術家同臺演出,來自義大利的聲響藝術家Plaster 與目前立基於柏林的藝術家Lasal聯合演出,使用豐富的顏色和聲音變化創造綿密的音景,而美國藝術家Onyx Ashanti 則運用自行創造的Beatjazz控制器,現場即興演出與民眾互動,讓民眾在市中心大草原上享受難得的音樂盛宴。
如果舞臺演出是璀璨的結果,那麼這些日常生活場域即是文化還有能量積累的起始點;創作的一切源自於生活,因此我們把混種現場拉回街頭。「混種現場On Site 2013」特地選了4個環繞在師大臺大周圍的溫羅汀街區,是一直默默在累積醞釀文化的場域:尖蚪、永樂座、立方計畫空間以及睡不著咖啡館,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混種實驗。我們邀請聲音藝術家黃鐘瑩、Sonic Deadhorse、Tunnel of Light,以尖蚪的餐點及場域作為發想,在10月2日及3日兩天晚上,用劇場的形式融合出一系列兼具聲響、味覺及視覺的佳餚。而在永樂座的「你的字句,我的聲音」文字採集計畫,邀請民眾拿起一本書翻到第92頁,寫下頁面中第6句話留在採集箱裡,再由藝術家應蔚民(夾子小應)與貍貓(潘韋儒),以聲音、樂曲之方式重新演繹並於10月6日演出。
國際貴賓方面,邀請到斯洛維尼亞詩人伯里斯‧諾瓦克(Boris A. Novak)、秘魯詩人羅絲‧曼朵莎(Rosakebia Liliana EstelaMendoza)、新加坡詩人馮啟明(Alvin Pang)、中國詩人鄭小瓊與高曉濤。這幾位詩人風格與題材相當多元,或兼具哲學教授與劇作家身份,或能對勞動、性別與身體進行深刻思考,延伸舉辦「勞動與詩歌」、「在地與天之間,選擇鳥」、「語言與自由」及「跟著詩的光影旅行」等講座,與台灣詩人們進行精彩對談。在本地詩人部份,也安排了主題式講座,探討文學與疾病關係的「病與詩」、講述現代詩創作裡古典靈魂的「詩的古典與現代」及由「創世紀」詩人帶領的「與詩人遊湖」,和讀者一同在水天橋亭之間,行走、賦詩、飲茶、談天,有如「曲水流觴」,親密對話。
大師專題 X 經典重讀
本屆詩歌節特別推薦兩個活動:大師專題辛波絲卡+魯熱維奇及4場「經典重讀」系列。大師專題活動,除了台灣人熟悉的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同時介紹在波蘭文壇也非常重要的詩人與劇作家魯熱維奇(Tadeusz Różewicz),旅居波蘭的台灣詩人林蔚昀將從原文翻譯兩位詩人作品,與小說家李維菁、音樂人雷光夏、詩人鴻鴻於11月6日及7日在誠品信義店3樓Mini Forum 舉辦朗讀講座,將作品介紹給台灣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