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對付一生,不如先面對一年。而一年可以拆成四季,我現在就只管春、夏、秋、冬。一次一季,四季輪流過,然後從頭來過。」東尼對阿美說。
「像頭動物。」年輕的阿美說。
「或像一棵樹,風來了就跳舞,雨下了就聽歌,太陽出了就做日光浴。」東尼微笑,推高他的黑框眼鏡。
他東京出生,三歲跟隨父母來台北,十八歲獨自回仙臺讀書,流轉大阪進當地報社當記者,四十五歲再次來台定居,開了日文書店,賣些日本流行雜誌、日語教科書、日文小說和少量中文書。雖然實體書店越來越不景氣,仗著台灣哈日族人多勢眾,他的日文書店還是享有穩定收入,但他最近還是想撤掉經典文學櫃,只留下流行小說區,擺幾張桌子賣咖啡。賣飲料的客流量高,就像此刻,兩瓶啤酒相當於一本書的價格,他跟阿美兩人四十分鐘內已經各自喝掉了兩瓶。書店客人會在書店逗留個把鐘頭,把書一頁頁翻毛了,最終兩手空空離開。
賣酒比賣書好,他又跟阿美說,「我看看能不能搞個酒牌來。」
阿美遲疑地問,「咦,我以為你要賣咖啡?」
「賣酒好。賣什麼都比賣書好。」
他喜歡有二十六歲的阿美作陪,不花腦筋。她自己有年輕力壯的男友,不用他承諾婚姻,不需陪她上床,只要口頭上奉承小女孩幾句,付付酒錢,多買點小禮物給她好了。就好像別人家的小孩,心情好時借來玩玩,都超級可愛,當天使變魔鬼,需要餵奶換尿布時,便趕緊奉還對方父母,馬上無事一身輕,回家睡個沒有嬰兒哭鬧的清靜好覺。
他二十四歲就結婚,娶了他的大學同學,妻子也是台灣人,為他生了兩個女孩。三十八歲時一趟東京出差,路上與一名大學舊識安藤美子重逢,他是有婦之夫,美子也結婚十年了,轉往咖啡館敘舊,竟然一路敘到賓館房間。那股強烈的生理之愛並沒有隨著他回到大阪之後結束,反倒因為距離遼闊而增強了慾望之火,火勢越燒越旺,猶似油井著火,火光取代太陽,幾乎燒掉大半個天空,滅都不知從何滅起。他開始找盡藉口去東京找她,她也編盡理由跳上新幹線來大阪見他。他們越見不到面,越想跟對方做愛,而且因為時空的禁忌,每回千方百計終於見面之後,兩具身體一旦接近就立刻起火燃燒,迅速遭烈火無情吞噬,做完愛都有種燃燒殆盡的灰燼感,身體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這種罕見激情只能東窗事發,他妻子發現了,美子也向丈夫懺情。他們倆同時離了婚,迫不及待在東京池袋同居起來。共棲屋簷下沒多久,兩人開始爭吵。他一出門,她便懷疑他另有情人。她前夫是會計師,原本在南青山過布爾喬亞日子,對池袋的中產生活很不以為然,鎮日嫌東嫌西,而對他的記者收入來說,住在東京市區已經太過吃力,他渴望搬到千葉去。世俗瑣事比想像中更快地消磨了他們對彼此的身體慾望。
當他們協議分手那天,美子冷冷對他說,「其實我一直嫌你太胖,不得已必須站在你身旁時,往往覺得很羞恥呢。」
她回去她會計師前夫身邊,他們家世相當,他很難再找到能夠匹配的妻子,很快便接受她的回頭。東尼的前妻傷心欲絕,帶著孩子回到台灣,東尼於是決定跟隨她們母女的腳步,即使妻子不願與他破鏡重圓,至少他能就近看著他的孩子長大。
「這是我生命中唯一沒有女人的時刻,而我快樂得不得了,這意味什麼呢?」他喝口啤酒。
【專欄│另一邊】 永遠
◎作者簡介
胡晴舫
台灣台北生,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戲劇碩士。寫作包括散文、小說、文化評論。1999年移居香港。著有《城市的憂鬱》、《旅人》、《我這一代人》、《第三人》等書,固定專欄發表於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各大中文媒體。《第三人》獲第37屆金鼎獎「最佳文學圖書獎」。2013年起,旅居紐約。
◎胡晴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