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藝文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70

文學摩登──台北文青生活考特展

$
0
0

文學是摩挲一個城市內在質地的媒介,是體察一個城市文化深度及高度的關鍵指標。台北還有更多的文學成就,像礦脈一樣,潛藏在時空的地表之下,而台灣戰後文學史中,更有許多以台北為發軔及流轉的中心。 

例如,台灣接收後的國語運動,其中心國語日報社駐紮台北城南;50年代戰鬥文藝、反共文學,則以舊址水源路的中國文藝協會為首;6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美援文化,其傳播與創作者多出於臺、師大師生;70年代鄉土文學運動,名為鄉土,然而其參與者是由各地雲集台北,如當時尚年輕的黃春明、王禎和、王拓等人;解嚴後,族群認同與平權議題跳上舞臺,思潮及創作文本朝向多元價值前行,而其戰場多不在原鄉,在可發揮影響力的台北城。 

21世紀初, 有種叫文青的新名詞興起,然而從它做為一個令人敬佩嚮往的象徵,到消費主義入侵、歧異化、標籤化,不到十年的時間。如今談到文青,眼前或許會立刻浮現一個由網路文章〈文青的一百種元素〉所組成的畫面:緊身褲、黑框眼鏡、村上春樹、LOMO相機、誠品……。論者曰,這是文青的末流,是一種假借文青進行的消費主義。但是當我們探入歷史的縱深,重新檢視這些扁平化、標籤化的「元素」,是否可以發現凌駕於消費表層之上,潛藏在每一個對文藝懷有敬仰的人心中,那個他們曾經認同的真‧文青? 

在「文學摩登──台北文青生活考特展」裡,我們將從各式充滿歲月光暈的物件中,回溯近百位作家們的青年時期,包括他們在台北的閱讀生活、文學社團、出版作品、喜愛流連的藝文空間等。而每逢週末下午,展覽現場還邀請了多位作家來談文藝營時光、副刊的黃金年代以及他們對文青的思考,期待您與我們共用屬於文學的美好辰光。 

【U1-02-3】img237《劇場雜誌》演出「等待果陀」:看天色,耕莘文教院禮堂,1965.9.3,19:30,謝震基攝影-翻攝自《劇場》

《劇場雜誌》演出「等待果陀」:看天色,耕莘文教院禮堂,1965.9.3,19:30,謝震基攝影-翻攝自《劇場》

展區一 戰後的台北文青生活考(1945~1986

戰後初期的台北,文藝青年們並不披頭散髮,多半中規中矩,也許還穿著制服,粗框的眼鏡一點也不「潮」。戒嚴令下,校園外的文學活動並不多,多是救國團或少數民間文藝組織所舉辦的文學營和寫作班,如60、70年代的復興文藝營、耕莘寫作班等,往前推到50年代,還有連出門都免了的文藝函授學校。 

在這個展區,我們將取材40多位作家的回憶,呈現手刻鋼板的油印班刊、反攻文學大旗下難得的純文學園地、副刊主編的提攜、民歌世代等不同面相的文青生活片段。 

展區二 解嚴後的台北文青生活考(1987~)

解嚴後的台北文青們常留披肩長髮,指間挾著煙,腋下挾本唐山買來的書,踅到「挪威森林」咖啡館,裡頭熱烈討論著傅科、羅蘭‧巴特,而當另位戴黑框眼鏡的某某提起楚浮、高達,則又是另一波新浪潮電影的論辯。不遠處,仍高懸「大中至正」牌匾的自由廣場學子群聚,並以「野百合」為名,掀起一新的民主化浪潮。 

在這個時代,報刊雜誌解禁,文青可以閱讀的書籍和雜誌更自由多元,然而報紙和出版裡的文學版圖卻日漸退縮,青年創作者往蜂起的文學獎進發,或作為踏板,或成為「獵手」,而他們創作的內容再也難以用某種主義或潮流來「斷代」,都市、政治、族群、性別、旅行、多媒體、跨界、母語……各種可能不斷延展,紙面上消失的文字則在網路捲土重來,其傳播更無遠弗屆,明日新聞臺、無名部落格到臉書,成為創作的新場域。 

明星咖啡屋內部,李昌元攝影,文訊雜誌提供

明星咖啡屋內部,李昌元攝影,文訊雜誌提供

展區三 台北文學聽‧讀區&系列講座

為了更貼近創作者追求文學的熱情,本展將訪問王聰威等10位作家,請他們談談30歲以前做過最瘋狂的文學事及他們的文學偶像,拍攝成短片播放,此處並陳列台北文學獎相關作品。讀冊生活網路書店亦將同步推出作家的文學偶像綫上書展。以「文學偶像」為主題往外延伸,台北的獨立書店店長/店主人亦選出他們心目中的文學偶像,在他們的書店裡策展。歡迎你春日走訪獨立書店,看見文學與不同閱讀領域的撞擊。 

展覽期間每週六下午2點,我們將推出系列講座:與白靈、陳義芝、許榮哲聊聊文青尋找友伴第一站的文藝營;聽楊澤、宇文正、林黛嫚談談青年作家出發與成長的發表園地:文學副刊;最後一週,將請來各世代文青作家:鴻鴻、伊格言、李維菁、陳青共聚一堂,喔不,也許他們對「文青」有別的看法,不想被定義呢。不管你認不認同,歡迎來踢館! 

1975年12月,文化大學華岡詩社辦新詩講座詩人合影(向陽提供)

1975年12月,文化大學華岡詩社辦新詩講座詩人合影(向陽提供)
1970年代的文青們,右一伊凡、右三渡也、右四黃憲東,後為唐瑾。(渡也提供)

1970年代的文青們,右一伊凡、右三渡也、右四黃憲東,後為唐瑾。(渡也提供)
新潮文庫是1970年代以來文藝青年的共同記憶

新潮文庫是1970年代以來文藝青年的共同記憶
《文學季刊》所刊登的鄉土文學作品,影響無數文學青年

《文學季刊》所刊登的鄉土文學作品,影響無數文學青年

文學摩登 台北文青生活考特展

時間:3/15(五)~3/31(日),週二至週日10:00~17:00

票價:免費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

電話:02-2343-3145文訊雜誌社

「文學偶像」獨立書店特展參與店家:

Zeelandia Travel & Books、小小書房、台灣E店、永樂座(臺大)、有河、胡思、南天書局、茉莉(師大)、紀州庵文創書舖、雅博客、遠流別境、舊香居(師大)

文、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7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