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以熱蠟畫(encaustic)作為最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他挪用報章雜誌裡的名人映像,高倍放大之後,繪製成大幅熱蠟畫作。卡諾刻意保留了報紙映像放大後的網點,將名人肖像轉為一種當代文化的象徵符號,承繼了1960年代普普藝術的複製概念,而蠟的色澤將隨著時間流逝而改變,也為作品增添了時間感。「月之暗面」一展以「The Wall Street One Hundred 」、「The China 10」及「Raw Model」三個系列為主軸。其中以華人近代史上重要政治人物為題材的「The China 10」系列,是受陳泰銘委託而創作,卡諾如此看待陳泰銘:「他是位頂尖的藏家,也是位特別的藏家,他給了我很多的啟發,『The China 10』即是其中之一。」
而早在2007年的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卡諾就在金融業所帶動的榮景之中,深切地感到不安,他回憶:「那時倫敦到處都是銀行家、營業員,你可以在空氣中嗅聞得到金融界的影響力。你進不了餐廳,因為位置都被金融人士訂走了。但人們並沒有真正做些什麼,他們只是把錢換來換去,就有幾百萬的進帳,這顯然是很危險的。」於是,2004年他開始了「Wall Street One Hundred」系列的創作,如今我們經歷過金融海嘯的衝擊,看著這些作品,別有一番感觸。(文.攝影/郭怡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左起大未來林舍創辦人林天民、藝術家卡諾與國巨基金會執行長黃嘉若攝於展覽現場。(大未來林舍提供)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卡諾與2006年作品《Why it Pays to Have an Eye on the Market》,作品映像挪用了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一篇關於他自己的報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劉小東來到英國,進入當地人的生活中記錄當地的文化。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劉小東《Egyptian Restaurant 7》.Acrylic on C-print.40.5×50.5 cm unframed.2013。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趙中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趙中麒)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趙中麒)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趙中麒)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趙中麒)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攝影/林佳禾)
要理解這樣的小說中所蘊藏的激進精神,我們可以在現代音樂史上的類似鬥爭中找到參照。在1948年,現代音樂的試驗者約翰‧凱奇(John Cage Jr. 1912-1992)寫道:「我們可以識別出或許能夠稱之為對於形式的一種新的當代意識:它是靜止性的,不是進行性的。」大約在二十年以後,另一個先鋒音樂家拉蒙特•揚(La Monte Young, 1935-)強有力地予以應和:「高潮和指示性,就是十三世紀以來的音樂當中最重要的指導因素,而在這以前的音樂裡,從歌曲到複調音樂,卻把靜止用做結構要點,這頗近似於某些東方音樂體系所採取的方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走在「好家,在台灣」展區內,熱鬧繽紛的逛街體驗。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藝術家林正偉透過大量魔術、多媒體投影、水果陳設等現場演出,探討愛情親密關係中的緊張、拉扯、猜忌等多種不安。
多位在國際極享盛名之藝術家受邀參展,包含以呈現混種變形人體著名的澳洲藝術家─派翠西亞‧佩斯尼尼(Patricia Piccinini),她所展出的《迎接賓客》呈現一種詭譎的場景:在一張單人床上,有一位即將與異種生物相擁的小女童,而在床頭上,站立一隻長著絢麗多彩長羽毛的孔雀。這個僅有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畫面,佩斯尼尼以實景大小尺寸呈現藝術家對於這種超現實場景之想像。作品名稱受啟發於一句歌德名言:「美麗到處皆是,是一個賓客(Beauty is everywhere a welcome guest)」。此作品反應自然中美麗與怪誕同時並存之現象,而作品中的「美麗」便是這隻美麗的孔雀,而「怪誕」可說是這個長相詭異的異種生物。佩斯尼尼往往透過藝術家具童稚之心的想像,以一種童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呈現她對於身體混種的想像。佩斯尼尼另一件貫穿台北當代藝術館1、2樓之大型裝置作品─《高懸》,表現一個小男孩坐擁在裝載著5隻巨型蟲類的網子之中,小男孩以一副好奇的模樣,趴在網子上從當代館2樓往1樓俯視,當觀眾走進館內,隨即會被這咖啡色的巨網與小男孩所吸引,而觀眾須走到館內2樓才能發掘網中的奧妙與玄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李小鏡《12生肖》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派翠西亞‧佩斯尼尼《迎接賓客》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崔旴嵐《城市浮游體─女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同年分、品種的種子,被收藏在磯永吉小屋中,可以窺見植物研究的歷史軌跡。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不僅販賣天然食材與商品,也蘊含著珍惜土地的情感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磯永吉小屋裡,整齊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珍貴的古物,值得細細品味。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巷口酒釀湯圓,手工製作的軟Q口感,是老店堅持30年的好味道。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磯永吉小屋外的水稻種植槽及育苗平臺,讓都市人也能與水稻親密接觸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磯永吉小屋的日式木造建築,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從斑駁中讀出歲月風華。
一九三一年七月十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溫格姆鎮。一九五一年因結婚而中斷學業,婚後與丈夫到康乃狄克省定居。青少年時期,開始寫作。上世紀五○年代開始在各種雜誌上發表小說。一九六八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炮而紅,並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一九七一年出版了被視作「成長類小說」的作品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二○○九年,《逃離》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該書是門羅在華唯一一部中譯本的作品。二○一二年出版小說集《親愛的生活》。瑞典學院稱她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並稱「門羅以精緻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其寫作特色。」國際文學界將她喻為「當代的契訶夫」。
1.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快樂影子之舞》,1968 年門羅37 歲, 那一年, 加拿大女權運動正在最高峰,她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炮而紅,並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此時,她已是三個女兒的母親。據稱,這部《快樂影子之舞》是愛麗絲•門羅前後花了20 年才寫完的。50 歲之後,愛麗絲•門羅才真正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活,她爆發驚人的創作力。不過她寫的都是她30 歲到50 歲期間歷史背景中發生的故事。
2. The Progress of Love 《愛的行程》,1978年,她的另一部小說集《你以為你是誰》再給她捧來了一座總督獎,而1986 年的《愛的行程》為愛麗絲•門羅帶來第三座總督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每隔四年都會出版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享有世界級的名譽。
3. Dear Life 《親愛的生活》,2012 年愛麗絲‧門羅2012 年11 月出版的最新作品《親愛的生活》(Dear Life)的中文版將於下月上市。在這個本書中,門羅講述了錯過的機會、命運的捉弄,對平凡人的改變:一個富有的年輕女孩和處理父親遺產的已婚律師相戀,結果陷入綁架事件。一個年輕的士兵離開戰場,回家去找未婚妻,卻在路上碰到另一個女人,和她墜入愛河……當然,這些故事仍發生在門羅的家鄉,加拿大休倫湖附近的小鎮。門羅對此書曾表示:「書裡所描寫的那些感覺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傳性的。」
4. Run away 《逃離》2004 年發表的書評則圍繞《逃離》(Run Away)所創造的奇跡,推測出她實大於名的原因。《逃離》是目前門羅唯一一本被翻譯為中文的小說,出版於2004 年,出版當年即獲加拿大吉勒文學獎。她沒有給作品很宏偉的名字,像是「加拿大牧歌」、「加拿大狂人」諸如此類。同樣,她抵制把一些戲劇性的場面融入在小說的概要裡。比起諸多修辭她更喜歡寫人物對話。──這個有著「江南聖地」之譽的古鎮,我以前還真的沒去過。其實它離南京市區不遠,自駕車去也就二小時左右,非去不可,到了地方就給我們準備好了雨簾,淅淅瀝瀝地忽然催開五顏六色的花摺傘,在青山綠水之間亮起了一道美麗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