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歐洲各國的國家文化機構,也成立了「EUNIC聯盟」(European Unio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Culture),在派駐國(host country)的不同國家文化機構,也可以藉此互通消息,尋找合作機會。近幾年來,不管是在歐盟會員國彼此之間,或是與歐盟外的其他各國,也都積極主動地推介表演藝術作品,鼓勵多方合製,也增加交流機會。尤其以經濟發展快速,和歐洲有密切貿易關係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最常是文化推廣的重點對象。例如二○一二年,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宣佈該年為「歐盟中國文化交流年」(EU-China Year of Intercultural Dialogue),藉此鼓勵、推動多元文化。
官方與民間 供同推動交流共製
EUNIC聯盟、歐洲執委會兩單位的倫敦分部,則在日前與倫敦的舞蹈劇場The Place Theatre和Crying Out Loud劇團合作,推出“Currency”計畫。參與的藝術家包括英國、法國、葡萄牙、瑞典、奧地利、捷克、芬蘭、比利時等各國。創作過程除了企圖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產生對話外,也想挑戰舞蹈、馬戲、戲劇三種藝術形式的融合與創新。幾位藝術家之前未曾謀面,透過兩兩成對的安排,在排練室中彼此漸漸瞭解、熟悉。
此外,英國政府日前也宣佈了「2014英俄文化年」(The UK-Russia Year of Culture 2014)的一系列節目,將在一年內安排兩百五十場活動,包括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蘇格蘭國家劇院等文化單位赴俄演出,與你同行劇團(Cheek by Jowl)也將以俄語演出莎翁的《第十二夜》及《暴風雨》,作為莎翁誕生四百五十年的慶祝活動之一。
台灣觀眾所熟悉的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舞蹈劇場」一脈,著力於人物刻畫與情感動能,統合了舞蹈與戲劇的元素,或許是最接近舞蹈「說故事」的嘗試了,她曾說:「我並不在乎人如何動,我關心的是人因何而動。」(I’m not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 )舞蹈劇場的概念,同時也影響了台灣許多創作者,如姚淑芬、何曉玫、吳碧容、伍國柱等。
除了對演出內容的解禁之外,二次大戰後,在經濟學家凱因斯的倡議下,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的設立,確立了政府經費挹注藝術的政策取向。一九九四年,國家樂透基金(The National Lottery Fund)成立,目前樂透彩券的收入有百分之八,可透過分配,補助全國的文化機構。同年,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分割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四地,負責給藝文團體及機構的補助分配。英國政府的文化觀光媒體部並不直接涉入補助款的審核與發放,亦是文化政策上著名的「一臂之距」原則的體現。
固然英國的經濟似有回春之兆,劇場經營者的創新精神,也展現在開源節流的策略上。尤其是對順應社群媒體、數位科技興起的熱潮,隨之運用與結合,無論是在作品本身,或是行銷策略上,皆有所突破。同時,在觀眾開發方面,大館所如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南岸中心(South Bank Centre)、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或是英格蘭國家歌劇院(English National Opera),有特別的教育及觀眾開發部門,辦理家庭日、教育推廣等活動,也固定針對經濟上較為弱勢的失業者、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學生、十六至廿五歲青年等,提供可負擔的優惠票券;也常見為聽障、視障觀眾安排有輔助的特殊場次,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劇場 。在這當中,也常見企業捐助合作的案例,例如國家劇院的Travelex 十二鎊票券,巴克利(Barclays)銀行跟丹瑪倉庫劇院(Donmar Warehouse Theatre)合作的十鎊前排票等,都成為阮囊羞澀的觀眾們之福音。
另一方面,受補助劇場近年推出的新作,常在藝術性上受到肯定,不僅獲獎無數,甚而進一步轉移至西區進行商業演出。作品首先在受補助的劇場中上演,演出數週至三個月不等,口碑及票房建立後,轉移至商業劇場繼續演出,票價也會往上加個至少兩成。如此一來,受補助劇場的檔期亦可移給別的新製作,維持創作能量。大型場館除了自行製作的節目之外,亦可見與小型劇團合作的作品,如國家劇院在二○一三年便與Punchdrunk劇團合作,推出走動式演出《溺死者》。較小型的Fringe劇場如漢普斯丹劇院(Hampstead Theatre)、阿爾美達劇院(Almeida Theatre)、皇家西史塔佛劇院(Theatre Royal Stratford East)、巴特西藝術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re)等,位址皆與西區有段距離,上演作品多較具實驗性和批判性,敢於挑動諸多議題的敏感神經。
長達數百年的劇場發展至今日,倫敦劇場已然形成分工精細的產業規模,如演員經紀人協助安排演員試鏡機會、專門的劇場行銷公關公司也協助小型、巡迴劇團打理媒體關係。以製作端來看,從創作源頭、舞臺技術、到前臺觀眾服務,皆有具規模的專業分工。成立於一九○八年的倫敦劇場協會(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s),是劇場經營者、製作人的同業協會,與演員、音樂家工會,共同維護從業人員及雇主的法定權利與義務,並且舉辦聯合的劇場行銷計畫;依舊蓬勃的媒體評論家、國家政策智庫、學術機構的參與和研究,也給予了整體劇場發展豐富的養分。迷人絢麗的舞臺背後,這些努力經歷長久的累積,環環相扣,對表演藝術生態而言,不可或缺。
簡稱RCA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曾是美國家電通訊產品的第一大廠。1970年RCA來台設廠,主要生產電視機零組件、主機板、積體電路等產品。一如通用等大型外商製造公司,強調美氏開明管理的RCA,不論是福利制度、廠房設修或生產規模,幾乎都是那個年代台灣製造業的模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