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亞洲藝術市場以倍數成長速度攀升,全球的焦點莫不寄望在這塊新興勃發的市場。翻開亞洲版圖,我們很難不發現兩個臨海的蕞爾之地,正如珍珠般閃耀著光芒。北以香港為中心,而東南亞地區則以新加坡為中心往外輻射,與香港條件相符,同樣具備金融、貿易自由港區的新加坡,近十年來,在新加坡政府大刀闊斧地積極建設下,逐漸走出一條繁榮似錦的面貌。
根據IFCD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排行中,紐約居首位,其次為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則榮登第五位。這項調查以金融環境成熟度、產業支撐以及政策制度為參考依據,而香港與新加坡擠進前五大,顯現亞太地區位居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更反映了全球市場資金流向逐漸轉往亞洲這個新興場域。
除了經貿環境積極作為外,新加坡近年來在藝術產業基礎建設也不遺餘力。從2010年5月新加坡自由港(freeport)的正式啟動,提供藝術倉儲優惠的免稅制度,吸引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率先進駐其倉儲租用空間,接下來的免稅賦港區的擴張計畫,更將於2014年完成。2011年1月中,由國際策展人羅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操盤的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ArtStage Singapore)隆重登場。今年邁入第三屆的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建立良好的口碑,成為亞洲地區繼巴塞爾香港藝博會後的另一關注焦點。2012年9月中,新加坡政府翻新一座荒廢已久的軍營,大力挹注千萬新幣,折合新台幣逾2億元,歷經兩年的整頓,打下藝術設施建置工作的基礎。
舊殖民建築脫胎換骨
市中心(City Hall)烏節路上櫛比鱗次的一棟棟購物中心,代表著東南亞地區龐大的潛力消費族群。新加坡除了舒適且綠蔭簇擁的環境外,聚集百家的金融機構,加上透明的行政司法制度、便利的基礎設施、低稅等條件,更吸引許多國外富豪進駐。而處位於進階住宅地段的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就是新加坡政府打造的新藝術中心。
佔地6.4公頃的吉門營房綠意盎然,與新加坡城市花園美譽相襯,一、兩層樓的獨棟建築坐落其間,放眼望去掩映的綠蔭更顯生氣勃勃。以英國爵士韋伯吉爾曼(Webb Gillman)命名的「吉門營房」於1971年完成,原本是英軍第一米德塞克斯軍團駐紮的軍營,如今這塊舊殖民保存下來的風格獨具的建築,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招商下,有望成為亞洲當代藝術的新地標,原本生硬冷酷的營區經過重新粉刷、修葺後展露了全新的風貌。外國旅人造訪吉門營房,可搭乘地鐵或計程車。
吉門營房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與裕廊集團(JTC)、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NAC)共同打造而成,而促成此舉的關鍵推手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休閒與時尚專案總監陳維德(Eugene Tan)。陳維德於2010年上任後,立即著手進行吉門營房改造工程,主要目標即是打造新加坡成為亞洲當代藝術中心,吸引具國際視野的創意人才、藝術家、策展人、藏家等進駐,建構藝術分享與交流的平臺。陳維德表示,目前規畫吉門營房進駐的畫廊容量最多為19家。
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的畫廊散落於藝術園區各處,形成藝術新聚落。
選擇新加坡的理由
吉門營房的藝術區初期進駐的畫廊約14家,分別來自於日本、南韓、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澳洲、中國以及新加坡本地,其中資深畫廊包括代理中國藝術家曾梵志的香格納畫廊,代理草間彌生的Ota Fine Arts,以及來自紐約的泰戈爾畫廊(Sundaram Tagore Gallery)。此外,今年更入駐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經營的Kaikai Kiki畫廊,以及香港富豪林百欣之女林明珠的藝術門(Pearl Lam)。
2004年起即對亞洲有長期觀察的泰戈爾畫廊,2008年在香港開設據點,這次選擇落腳新加坡主要是因為稅收合理、商業機制透明化的關係。負責人Sundaram Tagore同時也觀察到中國因政策不透明,而東南亞其他地區因為政經情勢較不穩定的關係,兩者是阻礙商人前進的原因。歐美畫廊除了紐約的泰戈爾外,尚有澳洲的Future Perfect,由集策展與作家於一身的David The與Jasper Knight共同創立,他們擁有亞洲地區豐富的經驗與人脈,提供藏家與機構進行藝術收藏建議與規畫。2月份展出曾於德國卡塞爾檔案大展現身的藝術家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錄影與攝影系列「FICTION」,此為藝術家首度於新加坡的展覽,展出藝術家過去十年來的創作脈絡。
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國際畫廊進駐,其他的閒置建築裡將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計畫與活動,陳維德希望透過藝術實踐、討論,激發藝術的種種可能性,展現東南亞地區作為當代藝術討論平臺的立意。最近亦有一場展覽登場,由陳維德與CCA聯合策畫,以「Engaging Perspevtives:New Art from Singapore」為題,透過這群80世代的新銳藝術家在每日生活中所獲得的靈感創作而成,這場展覽從2月26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展演。
日本畫廊占最大數 中國居次
雖然日本經濟長期處於景氣低迷,但國內藝術活動仍十分活躍,尤其在變動的時代,他們的活力不亞於其他國家的畫廊,積極參與世界各地藝術博覽會,同時也努力拓展海外新據點。吉門營房的畫廊比例上,以日本畫廊進駐數量最多。日本創作風格的精緻特質亦深受海外藏家的喜愛。除了Kaikai Kiki Gallery與Ota Fine Arts外,入駐的畫廊尚有小山登美夫畫廊(Tomio Koyama Gallery)、Mizuma Art Gallery共四家。
位於東京青山商業地段的Mizuma Art Gallery,成立至今將滿二十年,負責人三瀦末雄(Sueo Mizuma)致力將旗下藝術家從亞洲推廣世界各地,提升日本藝術家的國際能見度,同時也是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常客,旗下藝術家如會田誠(Makoto Aida)、鴻池朋子(Tomoko Konoike)、池田學(Manabu Ikeda)等。Mizuma Art Gallery是日本畫廊中拓展海外市場的典型。三瀦末雄從2000年起,帶領旗下藝術家前往世界各地參加國際級藝術博覽會,遠征西班牙馬德裏的ARCO、紐約的軍械展(Armory Show)、倫敦斐列茲藝博會(Frieze)以及巴黎的FIAC,邁阿密巴塞爾(Basel Miami)以及Art Stage Singapore等都可見其蹤影。新加坡為Mizuma Art Gallery海外據點的第一站。由於長年奔走於世界各地,三瀦選擇新加坡拓點,租金成本是考量之一,因香港難以負荷的高昂租金讓許多畫廊裹足不前。
同樣也是日本資深畫廊的Ota Fine Arts,開幕首場推出草間彌生首度於新加坡曝光的「Love Forever」系列版畫,類比自然勾勒出的花草令人驚豔。連續兩場草間彌生展覽後,近期推出年輕日本藝術家竹川宣彰(Nobuaki Takekawa)的「We Are Pirates of Uncharted History」為題的裝置展,其作品亦為日本大阪國際國立美術館與法國藝術機構收藏。Ota Fine Arts畫廊總監金子泰子(Yasu Kaneko)看好新加坡未來前景,從新興藝博會的崛起到國際藏家如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藏家的關注而受到矚目。認為新加坡是充滿創意的亞太商業藝術中心,是繼香港後的下一個亞洲新興據點,除了原本的日、韓藝術家經營,也積極鎖定東南亞、中東等地區藝術家,更計畫於兩年內推出新加坡本地藝術家。
今年1月,甫加入吉門營房畫廊群聚行列的藝術門,去年5月於香港成立畫廊據點,最近甫於香港畫廊展出中國藝術家蘇笑柏等人的作品。另一家中國畫廊則是上海知名的香格納畫廊(ShanghART Gallery),新加坡是香格納首家海外據點,1996年成立,為中國第一家參加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畫廊,曾參加過瑞士巴塞爾(Art Basel)以及巴黎的FIAC,而這次為了搭配藝術登陸新加坡藝博會,香格納新加坡推出中國當代藝術先鋒者耿建翌(Geng Jianyi)的「藝術家研究」(The Artist Researcher)個展,涵蓋藝術家三十年創作生涯的經典代表作,這同時也是藝術家首度於新加坡現身,對於東南亞藝術市場深具信心,香格納有意將旗下中國藝術家帶往東南亞市場試探市場水溫的意味不言而喻。
甫成立兩年的南韓畫廊Space Cottonseed,是進駐吉門營房中資歷最輕的新銳當代藝術畫廊之一,負責人Janice Kim身兼經營者與策展人角色,曾於南韓重量級畫廊Hyundai Gallery與Kukje Gallery工作,擁有豐富的藝術推廣與經銷經驗,且長期關注南韓跨文化深感興趣。
東南亞畫廊力推本地藝術
2006年成立的FOST Gallery是吉門營房裡唯一的新加坡畫廊,以新加坡本地藝術家為主軸,鎖定新興藝術家與知名度藝術家為主,目前旗下藝術家包括Tang Ling Nah、Adeel uz Zafar與Chun Kai Qun。部分藝術家曾經榮獲新加坡當地獎項如Namiko Chan Takahashi於2006年獲第25屆UOB年度繪畫獎,而Chun Kaifeng則於2009年取得新加坡藝術展覽大獎。
來自印尼的Equator Art Projects,負責人為Deddy Irianto,同時也是印尼資深畫廊Langgeng Gallery創始者與策展人。其以新加坡為據點推廣印尼本地的潛力藝術家,旗下藝術家如蘇瓦吉(Agus Suwage)、Filippo Sciascia為拍場常勝軍,而艾珠克利絲汀(Ay Tjoe Christine)也曾經於台北畫廊谷公館展出,未來Equator Art Projects計畫深入推廣中國、菲律賓的藝術家。
值得一提的是,Langgeng Gallery為印尼資深的當代藝術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在近幾年的東南亞市場表現可圈可點,從蘇瓦吉(Agus Suwage)、當代行為藝術家Nano Warsono、Haris Purnomo、Roberto Coda Zabetta到Arahmaiani等,其中Arahmaiani曾經於2003年代表印尼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位於紐約畫廊泰戈爾畫廊隔壁的The Drawing Room來自菲律賓,開幕首展以菲律賓當地藝術家群展為主,藉此測試當地消費或者收藏族群的品味,首展展出的作品不僅限於繪畫等平面作品,亦有多件裝置以及影音互動性高的動態作品。另一家同樣來自菲律賓的畫廊Silverlens成立近十年,專注於菲律賓當代藝術對話與交流,旗下經營的菲律賓藝術家有歐斯塔基奧(Patricia Eustaquio)、Frank Callaghan等。
釋出利多與香港爭輝
近幾年來,香港躍升為亞洲藝術交易中心的地位已然確立,再加上西方畫廊大舉進軍駐點,以及中國拍賣公司前仆後繼插旗的加持,香港儼然成為西方藝術世界想像中的金雞母,然而香港的房產價格居高不下,宛如天價的租金費用,間接扼殺許多中小型畫廊的信心,以及保守且持盈保泰的資深畫廊的進駐。如今,新加坡政府釋出政策利多等優惠條件,以及建置藝術平臺的基礎建設加持下,成為前進亞洲國際平臺的另一選擇。
對於新興場域藝術發展而言,基礎建設鋪陳、深耕非一蹴可幾,但新加坡政府冀望透過藝術討論與畫廊群聚發酵的決心十分堅定,雖然官方運作濃厚但這股力量卻不容小覷。其實新加坡自從獨立以來,政府不斷挖空心思提升國力,透過改善金融整體環境,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案例也不少。據報導指出,新加坡政府2001年起以亞洲金融中心為政策目標,十年後則蛻變為國際讚譽的「東方瑞士」,根據新加坡官方單位統計數據指出,從2006年起至2010年,新加坡資產總值每年平均成長率達16%。
隨著國際拍賣公司陸續退出新加坡平臺轉戰香港,新加坡藝市一度沉寂。然而世界局勢不斷變動,新加坡政府大力扶植藝術產業發展,東南亞市場在經濟力大崛起下,儼然成為全球藝壇下一波的關注焦點,大環境逐漸露出曙光,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推升下,根據新加坡政府過去的施政績效,能否藉由吉門營房等畫廊區以及其他藝術政策,逐步站穩東南亞藝壇中心的角色,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Powerboy (Mekong)》‧Giclée Print‧2250mm×1500mm‧2011。(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Future Perfect)
EQUATOR ART PROJECTS展出藝術家Filippo Sciascia個展「Lumina Mense」。(攝影╱陳意華)
文@(陳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