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藝文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70

宣揚溫柔之道 教宗方濟的核心使命

$
0
0

教宗方濟宣揚的是一種溫柔之道,亦即能關切、憐憫他人,能對他人開放,以及能去愛的一種力量。 

當你在玩詞彙聯想的遊戲時,我猜,通常「教宗職掌」(Papacy)不會觸發出「溫柔」這個字詞――反之,「溫柔」也不會引出「教宗職掌」這個詞彙。 

但是,3月19日在教宗方濟的就職彌撒中,「溫柔」卻是他講道詞的核心詞彙。他好幾次重申這主題,說道:「我們一定不要害怕良善,甚或溫柔!在此我還要加上一句:關懷、保護都需要良善,也要求一定的溫柔。在福音中,聖若瑟顯得像是個堅強勇敢的人,一個工作的人;但在他內心,我們能發現很大的溫柔,這不是弱者的美德,而是心神堅毅的標記──能去關切、憐憫,能真正對他人開放,能去愛的力量。我們一定不要害怕良善,不要怕溫柔!」 

依納爵的最初任務

讓我說句在許多人聽來挺怪的話:我想,教宗方濟不僅在他的家庭和整個生命中學到了溫柔(這是很明顯的),他也從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身上學習到這點……。確實很怪!大多數時候,耶穌會會士可不是以耽溺於溫柔而聞名。他們予人的印像是嚴格、拘謹的知識份子――這種老套說法至今仍然盛行,而我必須坦承,有時候這說法不無道理……。但是,我在許多夥伴身上發現真實、謹慎和真正細膩的溫柔。在此,容我追述雷內克勞德‧鮑德(Rene-Claude Baud),我在里昂初學時期認識的一位耶穌會會士,他是個強壯高大的漢子。雷內克勞德活躍的一生大半在一家醫院度過,擔任急診室的關懷員,而他的無微不至正是他慈悲心的見證,這慈悲是他每天面對赤裸裸的生死之際所培養出來的。 

在耶穌會創立時期,約1530-1540年,依納爵及他最初的同伴總是愛說「幫助人靈」,除此之外,他們並未留給後繼者更明確的任務。耶穌會的早期歷史中,這個籠統的方向被傳譯為日後稱為「安慰的服務工作」的一些任務。「安慰」(consolation)對依納爵來說是個至為重要的詞彙:你在講道和聽告解時要安慰人,在探訪囚徒和病患時要安慰人,當你與敵人協商和談時要安慰人(那些的確都是耶穌會會士們最初著手進行的任務),甚至――是的――在你教學時也要安慰人……。 

「安慰」精神源自「神操」

這對於安慰的強調,有著靈修、甚至神祕的基礎。依納爵想滋養培育的「神操」(為在靈修生活上進步的心靈指引)經驗,是基督安慰人的經驗。當我們在內心逐步向祂的臨在開放之際,祂來醫治我們最隱密的痛苦和哀傷。在神操邀請人默想復活的部分,依納爵要求做神操者「存想我們的主基督所承擔安慰人的職務,並且將這與朋友之間的安慰相比擬。」 

深刻、真實、席捲人的安慰,往往出乎意料,確實是神操意圖帶給人靈的內蘊。這伴隨著一種不是針對理性,而是針對我們情感的淬煉和擴展。依納爵自身是個充滿情感的人,一如他的朋友們證實的,他們追憶起他夜間坐在羅馬耶穌會會院的屋頂上,看著星星,眼淚從他面頰滾落。他的一位同伴寫道:「看見一草一木、一片葉、一朵花,或任何果實;思量一條小蟲或任何其他動物,他心神便提升到了天上。」依納爵神慰的眼淚如此豐沛,以至他祈求天主施恩,不要再讓他經驗這些淚水了,因為怕損傷視力。

當然,這樣的啟發――實際上非常接近亞西西聖方濟的精神,而方濟是依納爵至為親炙的一位聖人――在耶穌會歷史中往往遭到悖離。但它仍然在,只是有時隱藏著,有如潛入地下的水源。在我看來,方濟教宗似乎已從這根源汲水,而現在將這活水與整個世界分享。我深感欣喜,他首先宣講的不是別的,正是生命的核心重要性,以及對於溫柔,還有衷心感受的安慰之信仰。

撰文│魏明德 翻譯│張令憙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70

Trending Articles